最新消息 2012之前 【專訪】經濟日報╱品牌經營:農漁品...
最新消息
2010-07-06
【專訪】經濟日報╱品牌經營:農漁品牌 五招打天下

記者╱吳嵩浩

台灣農漁業正走向國際化,同時朝向精緻農漁業發展,品牌建立工作已刻不容緩。德河海洋生技執行長吳智謀表示,過去農漁業不懂得如何操作品牌,加上產業特性與科技、服務業不同,因此,想在國際間建立優良農漁品牌的要素,也與其他產業不同,必須從五個方向去進行全面性思考。

 

吳智謀指出,第一個要素就是業者必須針對生物性及流程落實管理。他指出,農產品過去常發生產品新鮮度問題,漁產更可能因為流程管理不當,讓漁貨鮮度打折而影響品牌及形象。吳智謀說:「這些針對生物性品質的維護,是業者首先要克服的問題,沒有穩定的品質,就不可能建立好口碑的品牌。」

 

第二個要素是產品的宣傳、包裝及展覽,農漁業者一定要親自執行,才能確定品牌能切實被消費者(或消費未端)看見與認識。過去台灣農漁業在產品收成後,無論進入台灣或國際市場,都是直接銷售給當地盤商。吳智謀點出,這是台灣農漁業無法打造品牌的主因,因為餐廳或一般消費者未接觸上游生產者,他建議業者,想打造品牌,應該親自行銷、包裝,甚至走進全球展覽館。

 

第三個要素是一條龍的經營模式,或確保與合作夥伴間的契約及安全關係。德河海洋生技強調產業一條龍的完整性,從種魚、白魚、吋苗、成魚甚至銷售,都由德河海洋一手包辦;明年漁獲將運送到大陸市場,也會由德河親自參與。他認為,這種作法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。

 

第四個要素是後勤貨源的穩定供應,也就是集貨能力要強。吳智謀指出,漁業經常發生的問題,就是產品貨源有時間性的問題。「一尾魚要從種魚到成魚需要時間,如果沒有掌控好貨源穩定性,造成買主(指餐廳業者)困擾,對品牌是種傷害。」

 

最後一個要素是規模化與資本化,也就是資金引進的順暢度。這項要素是目前國內農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,農漁業者如果透過農委會向金融機構融資,一般金融機構因不了解農漁業生態與經營,以致放款意願都不高,而一般農漁會管道,又無法提供非農漁民資金協助。

 

吳智謀指出,台灣農企業非常辛苦,特別在資金取得上,這也是台灣業者出國洽商時無法與國際業者接軌的部分原因。

 

「有時台灣參訪團,一整團的資金還比不過對方一家公司,這如何談生意呢?」他表示,台灣長期注重科技業發展,使得創投公司即使對農企業有興趣,但因不了解價值所在而退避三舍;不過隨著國際市場開放,加上精緻農業被列為國家六大新興產業,有心導入品牌經營的業者,或許可以審慎思考投入品牌經營的模式。

 

點擊進入網址